2017中国教育电视台传承的力量栏目片头

一、背景

在文化多元碰撞的当下,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时代命题。2017年,教育一套推出《傳承的力量》,旨在以创新视听语言,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次元壁,让古老文化基因在现代语境中鲜活起来,唤起大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共鸣,搭建起传统文化从“传承”到“传播”的桥梁。

二、目标

1. 文化唤醒:让沉睡的传统文化符号“活”起来,通过沉浸式视听体验,唤醒大众尤其是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联结。

2. 品牌赋能:为教育一套塑造“文化传承领路人”品牌形象,强化平台在文化传播领域的权威性与创新性,提升平台美誉度与影响力。

3. 社会共鸣:引发社会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广泛讨论,推动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,形成“人人关注、人人参与”的文化传承氛围。

三、核心创意主张

以“水墨为骨,文化为魂,科技为翼”,将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意美学与现代数字技术深度融合,打造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漫游。用灵动的镜头语言,串联起书法、建筑、民俗、艺术等文化脉络,让观众在“沉浸式文化之旅”中,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,感受传承的力量。

四、叙事结构解析

场景一:墨韵启幕(开篇书法镜头组)

镜头以砚台、毛笔特写切入,墨汁晕染的动态效果,如文化密码般开启序章。随后,水墨线条勾勒出传统中式空间,竹简、卷轴等元素铺陈,营造出古雅的文化氛围,象征传统文化的源头——文字与书写,是传承的根基。这一开场,以最具代表性的书法艺术,唤起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最初记忆,奠定“文化溯源”的叙事基调。

场景二:山河盛景(山水、建筑镜头组)

从水墨山水意境过渡到具象化的山水画卷,再到标志性古建筑(如古塔、楼阁)的三维呈现。镜头穿梭于烟波浩渺的江河、层峦叠翠的山川与巍峨古朴的建筑之间,将“诗画中国”的美学意境与建筑文化的厚重底蕴融合。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部立体的史书,承载着地域文化、营造技艺,展现传统文化在山河大地间的扎根与延续,传递“文化浸润山河”的传承脉络。

场景三:人文烟火(民俗、生活镜头组)

画面切换至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,民俗活动、传统技艺展示(如手工艺制作、民俗表演)等镜头交织。孩童好奇的眼神、匠人们专注的神态,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,而是融入日常的“烟火气”。这一章节,聚焦“人”与文化的互动,体现传统文化在代际间的传承,诠释“文化源于生活,归于生活”的传承本质。

场景四:艺海拾贝(艺术、非遗镜头组)

聚焦传统艺术与非遗瑰宝,如戏曲、传统乐器、非遗技艺等镜头。戏曲人物的水袖翻飞、乐器演奏的灵动音符、非遗手作的精细工艺,以极具视觉冲击力与听觉感染力的画面,展现传统文化艺术的璀璨魅力。通过“艺术化呈现”,凸显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与创造力,传递“传承艺术,就是传承民族精神”的理念。

场景五:传承新生(结尾升华镜头组)

镜头回归现代场景,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碰撞融合(如古建筑前的现代文艺活动、年轻人用创意演绎传统艺术)。最终以充满希望的画面收尾,象征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,在创新中延续,传递“传承的力量,让文化永远年轻”的核心主旨,引发观众对文化传承未来的憧憬。

五、视觉风格与镜头语言

1. 视觉风格:水墨国风×数字美学

以水墨晕染、工笔勾勒的视觉语言为基础,融入3D建模、动态特效等数字技术。传统水墨的淡雅意境与数字科技的炫酷视觉交织,如古建筑的三维还原、山水场景的动态延展,既保留传统文化的诗意美感,又赋予其现代科技的张力,打造“新国风”视觉体系,适配当代观众的审美偏好。

2. 镜头语言:流动的文化脉络

– 特写镜头:聚焦文化符号(如毛笔锋毫、古建筑雕刻、非遗手作细节),放大文化质感,让观众“触摸”文化温度。

– 移镜与穿梭镜头:模拟文化漫游视角,穿梭于山水、建筑、生活场景间,如文化脉络般串联起不同文化元素,营造沉浸式体验。

– 蒙太奇剪辑:打破时空界限,将传统与现代、静态与动态画面拼接,如书法墨韵与现代城市夜景融合,传递“文化传承跨越时空”的理念。

六、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制作流程

1. 技术手段

– 数字建模与渲染:对古建筑(如古塔、楼阁)、传统器物进行高精度3D建模,通过光线追踪、材质模拟,还原文化遗产的细节与质感,让历史建筑“虚拟重生”。

– 水墨特效制作:运用数字绘景、粒子特效技术,模拟水墨晕染、扩散效果,将传统水墨美学转化为动态视觉语言,实现“水墨动画化”的创新呈现。

– 实拍与CG融合:实拍民俗活动、人物场景,再通过后期合成,融入CG制作的山水、建筑背景,构建“虚实相生”的文化场景,增强视觉沉浸感。

2. 制作流程

– 文化调研:组建文化专家团队,深入挖掘书法、建筑、民俗等文化内涵,确保内容精准、有深度,为创作奠定文化基石。

– 创意策划:以“文化漫游”为创意核心,规划镜头叙事路径,将文化元素转化为可视觉化的故事节点,确保创意既具文化厚度又有传播张力。

– 拍摄执行:分场景实拍,捕捉民俗活动的生动瞬间、人物的情感神态;同步进行CG素材筹备,为后期合成做准备。

– 后期合成:运用数字技术,将实拍素材与CG元素融合,调试水墨特效、建筑建模动态效果,打磨每一帧画面的文化质感与视觉美感。

– 音效配乐:搭配古典乐器(如古筝、二胡)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融合配乐,同步制作环境音效(如墨汁滴落、建筑风声),构建“声画一体”的文化沉浸空间。

七、品牌价值传达

1. 文化担当:教育一套以《傳承的力量》彰显平台的文化使命感,通过深度挖掘、创新呈现传统文化,传递“教育不止于知识,更在于文化传承”的品牌理念,强化平台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引领作用。

2. 创新基因: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播,展现平台拥抱科技、敢于创新的品牌特质,塑造“传统与现代融合”的品牌形象,吸引追求新鲜文化体验的年轻受众。

3. 社会价值:通过文化传承主题,传递平台关注社会文化发展、推动文化自信建设的社会责任感,提升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与公信力,让“教育一套”成为文化传承的“价值符号”。

八、总结

《傳承的力量》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视听的精彩对话,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创新实践。它以“水墨+科技”的创意突破,打破传统文化传播的刻板印象;以“沉浸式叙事”,让观众成为文化漫游的参与者,而非旁观者。从项目背景的时代呼应,到创意主张的文化深耕,从叙事结构的层层递进,到技术手段的创新赋能,每一环都紧扣“传承”核心,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

对于同行而言,它启示着“文化+科技+创意”的融合路径,证明传统文化传播可以既“有底蕴”又“有流量”;对于潜在客户(品牌方、文化机构等),它展现了文化IP的强大传播力与价值潜力,无论是品牌文化赋能,还是文化项目推广,都能从中汲取“以文化人,以情动人”的传播智慧。

当墨韵与科技共舞,当传统与现代同辉,《傳承的力量》不仅是一档节目的成功,更是传统文化传承传播模式的一次“破圈”。它让我们看到,传统文化从未过时,只要找到适配的传播语言,就能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,而这,正是传承的力量,也是文化的永恒魅力

最新动态
加企业微信 7*24小时在线回复
Icons by Lordicon.com